药酒配方网 - 养生药酒制作指南

展开菜单

一贯煎新用

一贯煎新用
一贯煎由生地、枸杞子、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组成,方中生地滋养肝肾阴血为主,麦冬、沙参、枸杞子、当归滋阴养血、生津柔肝为辅,少量川楝子疏郁清热为佐,合而成方,具有滋阴疏肝、解郁通络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一贯煎有止痛、镇静、清热、止咳、祛痰等作用,因此可以用于治多种疾病。举例如下:一、慢性肝炎适用于阴虚肝郁型,常见胁部疼痛,头目眩晕,舌红乏津少苔,脉细数。如兼瘀血,方中当归改归尾,加三七粉(冲服)、乳香、没药;如齿衄加白茅根、侧柏叶;脘腹胀满加生麦芽、焦三仙、炒枳壳;失眠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辨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辨治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为消除和控制感染性疾病带来了福音。然而,随着抗生素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也带来了日益增加的药源性疾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便是其中之一。本病儿童最为多见,由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与抗生素的抗菌谱、使用时间、个体差异、全身及肠道局部的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且高危因素是广谱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和长期反复应用,故目前西医药治疗,无论从方式、方法上,或是药物选择、疗效上均不及中医药的治疗。一、诊断儿童在接受抗生素治疗2个月内发生腹泻,其大便为水样、糊状,连续2天以上,...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研究取得新进展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十几年来,随着医学界对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内皮功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关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子作用的靶器官,因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目标之一。近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以岭医药集团共同举办了《内皮功能障碍新进展学术研讨会》,首都医学界6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内皮功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学术交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徐成斌教授指出,内皮细胞损伤可由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介导的因素所...

中药葛根治疗骨质疏松

中药葛根治疗骨质疏松
由浙江省医科院郑高利副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小组,在浙江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历时3年完成了“葛根异黄酮抗骨质疏松症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该研究首次提出并证实葛根异黄酮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传统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补肾为主要原则,临床上多用补肾壮阳药。葛根是传统辛凉解表药,主治头痛项强、烦热消渴等,用葛根治疗骨质疏松症尚无文献记载。郑高利率领的研究小组自1998年9月开始,根据国外报道的某些异黄酮对不同雌激素受体亚型具有选择性结合作用的研究,首先从...

再识防风通圣丸

再识防风通圣丸
防风通圣丸是金元时期刘河间制定的一个有效奇方,原为散剂,现市售改为丸剂。这一由发汗解表、清热除湿、攻下除滞、养血和血的18味中药组成的复杂方剂,对风热壅盛、气血怫郁、表里俱实所致的各种病症,均有很好疗效,历代医家对此方推崇备至。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中,发现其对以下几种疾病有效。脑病后遗留额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及脑血栓等脑病,其急性脑症状经对症治疗缓解后,大多会留下前额或脑的某一部位疼痛。在各种治疗不获显效时,可用此丸,每次6克,每日3次,一般可在3~4日...

丹栀逍遥散的临床新用

丹栀逍遥散的临床新用
丹栀逍遥散根据《医部全录》所载方药为:炙甘草1.5克、当归3克、芍药3克、茯苓3克、炒白术3克、柴胡1.5克、炒栀子1.5克。其功效为调和肝脾、清热凉血。原主治肝脾血虚有热,遍身搔痒,或口燥咽干,发热盗汗,食少嗜卧,小便涩滞,瘰疬流注等。笔者在临床应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多种疾病均取得良好效果。幻听幻听为肝郁克脾、化火生热所致。丹栀逍遥散方中:薄荷、生姜辛散疏肝;白芍味酸,收敛心气。综观全方辛甘酸苦合用、收散清补并进,使肝郁是散、脾虚得健、心神得宁而愈。有一患者因家事心情不畅而致...

看痰辨证对症下药

看痰辨证对症下药
中医学上,按咳嗽排出的痰色或痰质和量,加以辨症下药,基本上可分为六类:痰液潴留在体内,不仅会使呼吸道致病原生长繁殖,导致炎症的恶化,还会阻塞支气管,发生缺氧、呼吸困难等情况。一、肺寒咳痰:咳出之痰色白清稀,患者形寒肢冷,恶寒重而发热轻微、咳嗽胸痛、喘促、面色青白等。二、肺热咳痰:咳出之痰色黄、粘稠、有块、或痰中带血、并有发热咳嗽、胸痛喘促、面红目赤、咽喉红肿疼痛、口渴唇燥、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等现象。三、风邪犯肺痰液清稀多泡沫,伴见有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咽干痒、...

肾脏病的中医病因病理

肾脏病的中医病因病理
禀赋薄弱、先天不足;劳倦过度,房事不节;生育过多,久病及肾;以及外邪侵袭,内伤于肾,均为肾脏病的主要原因。肾脏病的病理多源于肾脏本虚,如肾阳虚衰,关门不利,气不行水,水湿内聚或泛溢肌肤,则为饮为肿;若下元亏损,命门火衰,可致阳痿、五更泄泻;肾气亏耗,封藏无权,固摄失司,则为滑精、早泄、小便失禁;肾不纳气,气不归元,则喘逆、短气;肾阴亏损、水不涵木,可致眩晕、耳鸣;肾阴耗伤,不能上济于心,虚火上越,心肾不交,可致虚烦不眠、心悸健忘、潮热盗汗;肾阳衰惫,气化不及州都,可导致癃闭...

月经不调的中医证治法

月经不调的中医证治法
月经周期不准,超前,落后,无定期,经量过多、过少,色泽紫黑或淡红,经血浓稠或稀薄等,统称之为月经不调。西医认为月经不调多属于内分泌轻度失调,缺少有效的调整办法。可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选用中成药调理:(1)属血瘀型的,症见月经错后,或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或刺痛,血块排出后其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治宜活血化瘀,可服三七血伤宁、桂枝茯苓丸、益母丸等。(2)属血虚型的,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谈,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肿,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治宜补...

肾脏病的中医证治

肾脏病的中医证治
一、辨证论治要点传统上认为肾无表证与实证,肾之热,乃阴虚之变,肾之寒,由阳虚而来,但根据临床实际,肾的实证还是存在的,如湿热内蕴、淤血阻络、砂石阻滞等,是为肾的实证,或虚中夹实之证。肾虚之证,一般分为阴虚、阳虚两大类,总的治疗原则是“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阴虚者忌辛辣,忌过于苦寒,宜甘润益肾之剂,以补阴配阳,使虚火除而阳归于阴,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者忌凉润,忌辛散,宜甘温益气之品,以补阳配阴,使沉阴散而阴从于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此外,基于阴阳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