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面对主要威胁人类健康的各种传染病,医学的对策是以化学药、抗菌素等以杀伤各种微生物为对象的治疗。由于人们在以这种医学模式控制传染病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就很自然地将这一模式延伸到癌症的防治,治疗的重点也是针对局部肿瘤的消除。因此,作为癌症治疗的三大有效手段,不论是手术、化疗、放疗均取得长足的进展,使癌症治疗的疗效有相当程度的提高。直至上世纪的后20年,人们开始对取得癌症的可能根治或部分缓解,但须以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可能并不显著延长生命为代价的治疗方法提出了质疑,从而探索...
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眩是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所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无风不作眩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性喜条达。忧郁恼怒,疏泄失常,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耳鸣,面色红赤,血压偏高,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宜平肝熄风,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
据报道,在电脑屏幕前长时间工作的人,有60%以上感觉眼睛疲劳,期间,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眨眼次数大大降低,眼泪分泌也随之大幅度下降,加上荧屏光线的辐射,眼睛因此变得干燥,并有烧灼感、干涩、红肿、流泪、感觉眼内有异物感、眼睛疼痛、充血等症状,但做眼部检查时却没有明显的病变,医学上称之为干眼症。众所周知,当皮肤干燥时,我们都知道搽些润肤露,可是,当眼睛干燥时,您知道该怎么办吗?眼睛睁得大眨眼次数少谁让你没有了“眼泪”?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博士生导师高健生教授告诉记者,干眼症是...
小孩腹痛是很多疾病都会有的一个重要症状。中医可根据腹痛的部位分析不同脏腑或经络的病变。大腹痛:指胃脘以下,脐腹部以上的腹部痛疼。脐腹痛:脐周围的腹痛。小腹痛:脐下腹部正中的疼痛。少腹痛:指小腹部两侧或一侧的疼痛。有时也可以从孩子表现的不同症状,来判断腹痛的原因。腹部中寒:表现腹部疼痛,阵阵发作,得温则舒,遇寒加剧。面色苍白,痛甚则额冷汗出。乳食积滞:表现腹部胀满疼痛,按之痛甚,口气酸臭,不思乳食,时转矢气,粪便秽臭,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时有呕吐,吐物酸馊。气滞血淤:表现脘...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性关节疾病。据初步调查,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3%,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居多。临床表现为多关节炎,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病情迁延反复。主要的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软骨和软骨下骨破坏,最终造成关节畸形和强直,功能丧失。该病除突出表现为全身多关节病变以外,关节外其他重要脏器的病变也很常见,其中,胃肠道病变就是最常见的表现,临床常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反酸烧心、腹痛不适、大便稀溏等。这些病变既与该病的发病规...
大病初愈一些大病后,患者往往出现乏力、厌食、失眠、消化不良等虚弱现象,此时采用中药调理效果尤佳,能使病后虚弱者较快恢复生理平衡。妇科疾病妇女的痛经、月经失调、功能性出血、不孕、更年期综合征、妊娠期和产后疾患,如严重的妊娠反应、产后无乳、回乳等宜看中医。因中药医治妇科病用药谨慎,可以避免不良的用药副作用给孕产妇、婴儿带来的健康危害。儿童疾患儿童尤其是幼儿有病时,不但无法对病情表述,就是家长往往也很难准确地陈述病况。而中医儿科采用望、闻、问、切的传统诊疗方法,加上现代化的化验检...
吃过不少补肾产品,钱花了不少,肾虚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甚至陷入越补越虚的恶性循环中,到底是怎么回事?许多消费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吃过不少补肾产品,但腰腿酸软、精力不足、滑精早泄、性欲下降、尿频余沥、胸闷气短、潮热盗汗、健忘失眠、形寒肢冷等肾虚症状就是得不到根本治疗,病症时好时坏、反复发作,既浪费了钱财,还常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陷入越补越虚的恶性循环中。肾虚真的如此难治吗?怎样花最少的钱,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如何让肾虚在较短的时期得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一、...
风湿性心脏病属中医“胸痹”范畴。笔者临床多年,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多得效益。为抛砖引玉,浅谈一管之见。1.风湿性心脏病病机应从脾论治经曰:肾为先天,脾为后天。人体之盛衰、水液之统摄和饮食精微之输布,皆赖脾之功能。一旦功能失调,一脏致病,多脏受累。五行中有生克乘侮的病理传变,在治则上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法。原有治肝当先理脾之治法,故综合性慢性疾病,应从整体辨证综合施治。2.病案举例陈某,男46岁,8月就诊。主诊:住某院2年余,中西医合治,病情有增无减,经检查:脑电图示...
立秋后,天气渐凉,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此时,空气中相对湿度会降低到60%以下(人们生活需要的相对湿度约为70%),因而,人体津液易伤,可出现一系列机体“缺水症状”。如口干舌燥,鼻腔发干,嘴唇干裂出血,干咳少痰,皮肤干涩或有口渴欲饮、大便秘结等症状,祖国医学称之为“秋燥”。秋燥是秋季常见病,涉及到西医所说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中医认为多因气候干燥或秋令过食辛燥食物所致。肺在五行归属中属于自然界五气中的燥,所以燥之为病多在肺。古方清燥救肺汤是治燥名方由石膏15g、甘草3g...
中医认为,舌苔厚腻最常见的并不是“上火”,而是“胃气壅滞”,即整个消化系统功能的减退,一般多见于吃大鱼大肉、辛甘厚味的人。此时如何判断是否有火呢?根据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在出现舌苔厚腻的同时,伴有口苦、口粘、口臭、口疮、口渴,下焦的便秘或者小便黄赤臭热、肛门灼热甚至长痈肿疮疖,这才叫“火”。如果没有这些症状,只能叫“食积内停”。患者只需吃一些泻火药即可以帮助舌苔退去。另一种情况多见于脾胃素弱的小孩、老人,久病或大病初愈的患者。这些人由于气血亏损,消化功能弱,无法正常的消化吸...